3月,美國海軍陸戰隊大學下屬的先進結構與復合材料中心成功制造出2艘目前全球最大的3D打印復合材料軍用船。有海外研究機構預計到2028年,復合材料3D打印將價值198億美元,增長27%。而這個數據還可能是保守估計,如果不考慮新冠疫情影響,預計到2028年將超過280億美元,每年將增長28%。隨著復合材料發展,復合材料3D打印未來在國防、汽車和航空航天等領域應用的推動下,將實現強勁增長。

放眼海外,復合材料3D打印蓬勃發展。例如,瑞士制造商9T Labs剛宣布了一輪1700萬美元融資,以加速其復合3D打印平臺3D Red Series開發。海外研究機構還指出,亞太地區將會增長更加迅速,預計空中交通的復蘇將促進新飛機的制造,并促進復合材料的使用。
回到國內,科技部于3月公布的“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亦將纖維增強熱塑性復合材料增材制造技術與裝備研究納入其中,并特別強調研制纖維增強熱塑性復合材料多絲束擠出增材制造裝備。
復材網評
復合材料3D打印的春天來了。目前國際上有更多的制造商加入復合材料3D打印領域,并可提供設計個性化復合材料解決方案。這是一個向好的趨勢,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通過各方努力,一些新的復合材料3D打印工藝技術會誕生,一些新的裝備與生產線會誕生,一些新轉型的企業會誕生。3月,是2022年的春天,也是復合材料3D打印的春天!
3月 大單頻頻行業景氣 高端碳纖維供不應求
3月14日,中簡科技發布公告稱,與某客戶簽訂碳纖維、碳纖維織物訂貨合同,合同金額達21.69億元,占上市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營收的556.94%,合同履行期限為2022年至2023年。一位業內人士認為:“該筆訂單在碳纖維行業堪稱大單。”
大單頻頻,行業景氣,國內碳纖維生產制造企業正熱火朝天地搶占高端碳纖維市場。同樣是在3月,JEC等一些權威機構發布了2021年度的碳纖維與復合材料的相關數據。
據JEC發布的數據(JEC也是引用的Lucintel),2021年全球復合材料的產量預計為1210萬噸,比2020年的1120萬噸同比增長了8%。2021年至2026年之間應達到5%的復合年增長率(CAGR)。中國占了全球復合材料總產量的30%,而整個亞洲幾乎占了全球市場的50%。
2021年,從熱塑與熱固來看,熱固的產量占比約50-60%,熱塑40-50%。
從增強纖維來看,玻璃纖維>90%,碳纖維2%,芳綸纖維<1%,天然纖維5%。
從生產工藝來看,手糊12%,噴射11%,預浸料11%,SMC/BMC 12%,TPC(熱塑性復合材料壓制)3%,注塑25%,樹脂灌注8%,拉擠3%,纏繞10%,其他3%。
從應用領域看,交通運輸23%;建筑27%;能源13%;電子電氣17%;航空航天<1%;消費品8%;海事(船艇)3%;其他8%。
從地區看,中國360萬噸(30%),亞洲其他地區230萬噸(19%),北美310萬噸(25%),歐洲230萬噸(19%),中東非洲50萬噸(4%),南美30萬噸(3%)。
2010-2021年全球復合材料產量-應用領域(萬噸)

2010-2021年復合材料產量-主要地區(萬噸)

2021-2026年全球復合材料產量預測-應用領域(萬噸)
2021-2026年全球復合材料產量預測-應用領域(萬噸)

2021-2026年全球復合材料產量預測-地區(萬噸)

又據百川盈孚發布的數據,2021年中國碳纖維產量約為24302噸,較2020年產量上漲30.07%。
2021年碳纖維行業整體進口量為33064.56噸,較2020年上漲8.72%,出口量為4817.87噸,較2020年上漲19.08%。
2021年中國碳纖維行業表觀消費量為52549.07噸,較2020年上漲16.64%,平均進口依存度為63.07%。

復材網評
據相關統計,2016年我國進口碳纖維占總體需求量81.6%,2020年這一占比下降至62.1%,通過這個統計可以看出,國產碳纖維占比不斷提升,國產碳纖維的力量在逐漸壯大。有位業內人士認為:“需求量的快速提升將帶動我國碳纖維市場規模不斷擴張,尤其是應用在航空航天領域的高性能碳纖維會成為國內市場的主要增長來源。”據相關預測,在國內市場上,國產碳纖維比重有望在2025年之前超過進口碳纖維。3月,是2022年的春天,也是國產碳纖維的春天!
3月,我們的企業怎么樣?
奧德溫控島助力拓普7200噸新能源汽車一體化后艙壓鑄成型

中航工程集成設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揭牌儀式舉行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研制的4.2米全透波復合材料衛星整流罩實現首飛

山東雙一游艇有限公司被認定為德州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中復神鷹擬首次公開發行不超1億股 IPO定價為29.33元/股

吉林化纖投14.58億在吉林建1.2萬噸碳纖維復材項目

重慶國際玻纖智能制造項目入選重慶2022年市級重大建設項目

中國巨石擬投入50億建設巨石九江40萬噸玻纖項目

中材科技披露2021年年報實現營收202.95億元 發公告涉及500套風電葉片制造基地項目

上緯推出全新可回收熱固樹脂,EzCiclo易可收、CleaVER可立解

耐馳儀器隆重舉行六十周年慶

廣東美亨與清華大學成功研發過氧化物微反應工藝技術

浙江寶萬碳纖維原絲項目建設啟動

四川玻纖上榜“科技示范企業”名單

南京諾爾泰簽約合作德國弗勞恩霍夫ICT 助推復合材料拉擠工藝技術與裝備發展

AOC歐洲可規?;慨a高性能碳纖維SMC方案

Markforged平臺向客戶提供產品生命周期的完整支持

中集合斯康宣布于二季度開建高壓復合材料氫氣瓶生產線

金發科技子公司進入氫能市場

華陸新材氣凝膠復合材料項目建成開車

上海石化擬收購廊坊飛澤復材科技49.91%股權 并增產合成樹脂新品

德源18萬噸環氧樹脂重大項目開工會

天宜上佳與福田汽車達成戰略合作

依托萬華原料供應 煙臺東化擴大1.4萬噸特種環氧產能

勝利新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采購評標結果公示

浙石化二期苯酚/丙酮項目開車成功

中簡科技簽訂21.69億元重大銷售合同

黎明化工研究設計院研發出高性能聚氨酯

中國中化中央研究院成立 包括21個研究中心

HRC一體成型碳纖維尾翼已大規模投入量產

龍江化工26萬噸/年聚碳酸酯PC聯合項目開工

威海捷諾曼推出首臺國產雙工作站碳纖維纏繞機

惠柏新材擬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IPO

華魯恒升總投資41億元建高端新材料

日本東麗公司投資建立國內第一家電轉氫P2G公司

日本三菱化學推出最新款碳纖維增強熱塑性樹脂單向預浸料

赫氏輕質蜂窩摩洛哥工廠擴建開工

FACC加入荷蘭熱塑性復合材料研究中心

巴斯夫和L&L公司合作開發福特純電動車電池保護解決方案

復材網評
據統計,2021年我國新材料總產值有望突破7萬億元。預計到2025年將實現總產值10萬億。產業結構中實現輕量化的材料,諸如復合材料,將得到大力發展。觀察復合材料產業,可以發現,地理上的產業集聚效應變得顯而易見,蘇魯浙粵四省的新能源規模超過1000億,所以吸引了更多的復合材料企業,或者落戶,或者前來開拓市場。在諸多終端領域中,長三角更為關注新能源汽車、電子等領域,珠三角則偏向于風電、船舶與海洋等方面的擴張,與相對應的高性能復合材料的研發。3月,是2022年的春天,也是高性能復合材料的春天!
3月 我們的終端應用領域怎么樣?
金風科技木壘風電裝備產業基地項目正式開工
維斯塔斯研制測試15MW機組葉片長度超115米
全球首支100%可回收風機葉片推出
91米!目前國內最長陸上風電葉片產出
中車時代電氣零碳智能裝備產業基地落戶云南曲靖
海上風電 全國總規劃超100GW
全球最大直徑16MW級海上風電機組研制穩步推進
工信部部長肖亞慶表示將要加大光伏、風機等裝備供給
復材網評
3月的風電領域
彭博發布了2021年全球風電整機制造商市場份額排名。陸上風電裝機82.3GW,占比83%;海上風電裝機16.8GW,相較于2020年增長161%。維斯塔斯、金風科技、西門子歌美颯位列TOP3,總計裝機容量占全球市場份額的36%。遠景能源穩居全球第四,出口量大幅增長,通用電氣(GE)緊隨其后位列第五。全球前10大整機制造商中,中國風電整機商占6席,分別為金風科技、遠景能源、運達股份、明陽智能、電氣風電、東方風電。
GE的西班牙工廠設計并制造了全球最大的熱塑性樹脂風電葉片,尚屬樣片,長 62 米,使用了特種化學品公司阿科瑪的Elium樹脂制作而成。這是一種熱塑性樹脂,以其100%可回收特性而聞名。葉片還使用了歐文斯科寧的新型高性能玻璃纖維。據了解,熱塑性樹脂葉片在國內也有風電葉片企業正在內部研發,目前也曾做過一些樣片和工藝驗證,預計以后會有更多的測試驗證,全行業都在齊心協力迎接風電葉片更高回收率時代到來。
中國造船業接單量連續三年世界第二,七年世界第一,市場前景可期;船舶與海洋工程為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雙碳目標,對于輕量化、零排放、新燃料船型設計與應用有迫切需求,在此需求中,復合材料是應用潮流所趨。
故此,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十四五規劃,助力船舶與海洋工程完成雙碳目標的歷史性任務,學習交流國內外船舶復合材料及制品的先進技術、前沿工藝與市場趨勢,復材網與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船艇分會、廣東漁船漁機漁具行業協會定于近期在廣東•珠海共同主辦“2022船舶復合材料應用高峰論壇暨新工藝·新材料·新應用工廠現場演示會”,邀請船舶與海洋工程的專家學者深度探討交流新船型、新材料、新應用。
復材網誠邀您蒞臨大會,共謀復合材料新未來!(作者/編輯 張華勇)

